安徽农学通报

2025, v.31;No.505(17) 88-90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凤阳县小麦赤霉病发生条件及防治措施
Conditions for Fusarium head blight occurrence 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in Fengyang County

车旋

摘要(Abstract):

本文结合安徽凤阳的气候条件,分析了小麦赤霉病在该地区的发生条件,提出该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研究区年平均气温14.8℃左右,年平均降水量912 mm,相对湿度在75%~80%,气候温和、四季变化分明;土壤以棕壤、水稻土和砂壤土为主,土层深厚、结构良好、有机质丰富;以上条件为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同时,玉米—小麦和水稻—小麦等轮作模式为该病原菌创造了适宜的越冬条件,使菌源量连年积累,提高了病害暴发的风险。针对上述条件,采取以下防治措施:为减少菌源积累,应调整轮作植物并优化秸秆处理;为应对温度、湿度和土壤等因素,农业防治方面,选用抗病品种、合理管理水肥以降低田间湿度;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免疫诱抗剂进行生物防治;化学防治方面,选用丙硫菌唑等高效药剂,交替施用以延缓抗性;收获后迅速烘干或晾晒籽粒至安全水分,并加强存储管理,防止霉变和毒素积累,确保粮食安全。未来应重点利用基因克隆、功能分子标记和遥感监测等技术,以加强抗病品种的选育和病害的监测,从而提高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水平,促进相关产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KeyWords): 小麦;赤霉病;土壤环境;防治措施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车旋

DOI: 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5.17.022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