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建美;张春花;徐锦凤;
为探明甘肃民勤县外来植物分布现状,采用线路调查、样方调查等方法对其种类组成、科属组成、来源地分布、引入目的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共有外来植物183种,隶属于48科134属,其中被子植物占绝对优势;菊科是外来植物的优势科,有25种,占总种数的13.66%,芸薹属、杨属是外来植物的优势属,二者均有6种,占总种数的3.28%;来自亚洲的外来植物种类较多,有86种,占外来植物总数的46.99%;作为食用、观赏、绿化植物引入的植物较多,分别占总种数的31.15%、23.50%、16.39%。外来植物的引入丰富了研究区的物种多样性,促进了生态环境建设。
2025年12期 v.31;No.450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6K] - 郑海霞;关亚男;王锐;
本文在分析全龄友好理念与城市更新内涵,以及当前城市公园更新面临的困境基础上,以沈阳市克俭公园为案例,以全龄友好为研究视角,通过实证分析其面临的困境,提出其全龄化城市公园更新策略。在城市更新背景下,城市公园更新向全龄化、多元化、精细化转变,当前城市公园更新在生态功能与生物多样性、空间复合利用、维护管理等方面还有待提升。克俭公园在功能分区合理性、基础设施功能、路网通达性、植物配置多样化等方面存在短板。基于此,提出全龄友好型城市公园更新策略,包括丰富功能分区,构建全龄共享型活动空间;更新基础设施,增加工业主题互动小品;优化路网系统层级,提升空间通达性;丰富植物群落配置,增强公园生态服务功能。本文为同类城市公园更新提质提供参考。
2025年12期 v.31;No.450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2K] - 张业辉;
小麦纹枯病是小麦生产上的一种常见土传病害,每年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影响小麦生产安全和产量品质。本研究基于2011—2024年对安徽宣州地区小麦田间纹枯病发生情况的调查数据,分析其发生特点及影响因素,并提出防治措施。田间调查发现,该地区小麦纹枯病始见期稳定在2月中下旬至3月上旬,始见期病害发生程度差异不明显,发病较轻;相同生育期不同年份小麦纹枯病发生程度不同,小麦返青拔节期,不同年份田间纹枯病平均病株率差异较小,而孕穗—齐穗期和扬花—灌浆期差异较大,大部分年份发生程度为2级,属偏轻发生;相同年份,小麦拔节期纹枯病发生轻,抽穗灌浆期发生较重,垂直扩展明显加重。该病害发生程度受田间菌源量、品种抗性(主栽品种均不抗病)、播种密度(群体过大加重病情)、水肥管理(偏施氮肥及有机肥施用不足增加发病风险)、田间杂草(降低基部通透性并削弱小麦植株抗逆性)及气候条件(10℃以上高湿环境利于发病)等多种因素影响。针对其发生特点及影响因素,提出适期播种(10月25日—11月10日)、药剂拌种(苯醚甲环唑等单剂或复配制剂)、农业措施(深翻土壤、清沟沥水、合理密植、平衡施肥)、生物防治(木霉菌、井冈霉素等)及化学防治(拔节初期苯甲·丙环唑等药剂喷雾)等综合防控技术,为宣州及相似地区小麦纹枯病防控提供参考。
2025年12期 v.31;No.450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9K] - 吴超;占亚楠;芦振华;杜玉倍;常明娟;
空间自相关性分析用于评估空间数据在地理空间上的聚集趋势。本研究以开棉39为寄主品种,将10个调查点分为试验组1(点1~5)和试验组2(点6~10),利用GeoDA空间分析软件识别蚜虫发生位置和其种群数的空间特征,利用IBM SPSS Statistics 25软件分析蚜虫发生量与日平均温度等气象要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发生位置、发生量的全局莫兰指数分别为-0.371、0.678;局部莫兰指数显示,试验点的聚类主要分为高高(HH)聚类、高低(HL)聚类、低高(LH)和低低(LL)聚类;相关性分析显示,试验组1的若蚜、无翅成蚜和有翅蚜与相对湿度相关系数分别为0.907、0.900、0.516,试验组2的若蚜、无翅成蚜和有翅蚜与日平均气温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69、-0.988、0.090。以上结果表明,发生位置和发生量在空间上分别表现出负空间自相关性和正空间自相关性,发生位置高频地区与低频地区呈现分散趋势,而相似的发生量倾向聚集;气象因素对发生量和发生位置具有较大的影响。本文为有针对性地开展蚜虫防治提供参考。
2025年12期 v.31;No.450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7K] - 朱红梅;
本文基于苹果栽培实践,总结分析了红富士苹果树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为害部位及为害症状,提出了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控技术。苹果主要病害有苹果树腐烂病、苹果轮纹病等,其主要为害枝干、果实、叶片等部位;苹果主要害虫有桃小食心虫、苹小食心虫、蚜虫等,多以幼虫蛀入果实。农业防治方面,选择交通便利、地面平坦、排灌方便、土壤肥沃、保水保肥性能良好、微酸性或中性壤土的田块建设果园,选择适宜本地的气候、土壤条件,丰产优质的品种,增施有机肥料、追施富含多种营养元素的复合肥料,科学进行田间管理;物理防治方面,秋季对果树主干和中心干进行培土、树干涂白,利用枝条或萌蘖作为桥梁接在病疤的上、下部,以延长果树寿命,宜在冬春深翻树盘、铲除杂草,以破坏幼虫生存条件,在苹果园中设置诱虫板、杀虫灯等;生物防治方面,人工释放捕食螨、异色瓢虫、食芽蝇等天敌防治害虫;化学防治方面,优先选用低毒农药、环境友好型农药制剂,采用刮治法清除病斑后,涂抹强渗透性或内吸性药剂。本文为苹果树丰产、果实品质提升提供参考。
2025年12期 v.31;No.450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2K]